投資界:2021中國材料行業十大并購案盤點
投資界:2021中國材料行業十大并購案盤點
近年來,為應對材料行業發展趨勢,企業并購整合浪潮如火如荼,協同效應、規模優勢、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疤贾泻汀北尘跋?,材料及能源領域的企業不斷進行著業務整合和優化,向著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強在特定領域的優勢地位,加強業務聚焦,企業間兼并聯合重組也成為大勢所趨。
正略咨詢總結了2021年國內新材料行業發生的十大并購案例(按并購金額排序)。
一、天山股份收購四家水泥公司(981.42億元)
在“碳中和”目標驅動下,作為中國建材行業碳排放子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泥行業為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將勢在必行地實施碳減排。提升行業規范化、規?;?,提高內部生產集中度是水泥行業碳減排的重要手段。天山股份通過陸續淘汰產能落后的企業以及優勢企業不斷地收購兼并優質小企業等多種方式,減少自身碳排放量,縮減行業產能。
天山股份于2021年11月2日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成功購買四家水泥公司股權,總金額高達981.42億元,分別為中材水泥100%的股權、中國聯合水泥集團100%的股權、南方水泥99.93%的股權及云南西南水泥95.72%的股權。[1]
天山股份在收購完成后已成為我國水泥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龍頭上市公司。公司業務通過全國性布局,主營業務及核心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業務規模亦將顯著增加,由于不同地區之間的水泥供需變化導致的經營波動風險也將得到有效降低。同時,隨著收購標的公司被整合納入天山股份核心業務體系,兩者可實現資源共享、互相促進,進而協同發展。
二、先正達集團收購揚農化工(102.22億元)
2021年7月13日,先正達集團以75.97億元的作價,向中化國際出售所持有的揚農集團39.88%的股權,中化國際所持的揚農集團股權將增至79.88%。同時,先正達集團將以102.22億元的作價收購揚農化工(600486.SH,揚農集團子公司)36.17%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2]
揚農化工是國內仿生農藥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仿生農藥是指由人工仿制自然界化合物而制成的農藥產品。通過資產重組,先正達集團的各業務板塊將與揚農化工的業務實現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國企改革,提高企業的經營質量。[4]
三、長源電力收購國電湖北電力(61.22億元)
2021年4月28日,國電長源電力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國電湖北電力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原持有人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5],作價61.22億元。
國電長源電力與國電湖北電力均在湖北省內從事電力、熱力的生產與銷售,所生產的電力也均輸入湖北電網,此次交易將有助于消除兩者之間的同業競爭[6][7],有利于長源電力優化管理、整合資源、運作進一步規范化、企業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通過資產重組手段,形成在鄂“一個區域一個平臺”的合理布局,使得一個地區但多個投資主體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8]未來國電長源電力將作為湖北地區統一的發電業務平臺,為其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持續做優做大做強,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貢獻力量。[7]
四、首鋼股份收購京唐公司(55.69億元)
2022年1月20日,工信部、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鼓勵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9]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內鋼鐵行業將進一步加快重組步伐。
2021年5月21日,北京首鋼股份以發行股份的方式,以55.69億元的作價,成功收購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19.18%的股權(原持有人為北京京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本次交易完成之后,首鋼股份將直接或間接持有京唐鋼鐵100%的股份。[10]
京唐鋼鐵公司是我國第一個臨??扛矍耶a量達千萬噸級的鋼鐵企業,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中的重點工程,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批準的重大工程項目,旨在對我國鋼鐵工業的生產力布局進行調整、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有力推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華北鋼鐵工業的優化整合。京唐鋼鐵公司的盈利能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具有國際領先的、先進的技術水平。[11]根據首鋼集團的戰略發展規劃,集團將對中國境內的鋼鐵及上游鐵礦資產產業進行整合發展,首鋼股份將被打造成為實施此戰略的唯一平臺,從而最終實現首鋼集團中國境內鋼鐵及上游鐵礦資源業務的整體上市。[12][13]
五、海新致收購三聚環保(44.72億元)
海新致與海淀科技于2021年9月13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海淀科技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持有的三聚環保(300072)29.48%的股份, 以44.72億元的作價,轉讓給海新致,海新致成為三聚環保的控股股東。[14]
由于海新致是海淀國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海淀國投集團是海淀區國資委區屬一級監管企業,因此雖然三聚環??毓晒蓶|發生變更,但實際控制人仍為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因早前對外墊資建設項目,導致三聚環保應收賬款急劇提升,并于2018年達到117.68億元的最高值,約占同年總營收的77%、同年總資產的46%,一度出現現金流危機。隨后,三聚環保開啟了轉型之路,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和轉讓工作。此次收購,有助于公司應收賬款資產的盤活,資金加快周轉,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運營質量得以提升,從而促進業務不斷發展。
六、東方盛虹增資盛虹石化產業(35億元)
2021年3月,東方盛虹(000301)通過募集資金以貨幣方式對其全資子公司江蘇盛虹石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增資人民幣35億元[15]。2021年12月28日,東方盛虹對外發布的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江蘇盛虹石化擬以人民幣35億元為對價,收購盛虹煉化(連云港)有限公司13.29%的股權(原持有人為江蘇疌泉盛虹煉化債轉股投資基金)[16]。2021年12月22日,東方盛虹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斯爾邦(國內最大的光伏級EVA樹脂生產企業)10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自此東方盛虹將正式進入化工新材料領域,形成“煉化+新材料+聚酯”的產業矩陣。[17]
2021年8月,在行業內盛虹集團率先提出進行公司戰略轉型,未來將致力于成為世界級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團。[18]“十四五”期間,圍繞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和要求,盛虹集團將加快布局高性能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綠色產業三大方向,把企業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基礎原材料保障能力、世界領先的科研與創新能力、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供應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17][18]作為盛虹集團最重要的上市平臺及子公司,未來東方盛虹將是承擔此戰略轉型和戰略實施的核心力量。
七、協鑫集團內部轉讓(29.72億元)
2021年7月28日,江蘇協鑫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作價29.72億元成功受讓華鑫集團(營口)有限公司持有的協鑫集成(002506)8.88%的股權。本次股權轉讓屬于同一控制下不同主體的內部轉讓,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不變。
協鑫集團旗下包括協鑫集成、保利協鑫、協鑫能科、協鑫新能源四大上市公司,從產業鏈最上游的高純晶硅一直延伸到下游的光伏電站建設。協鑫集成組件及系統集成業務不斷成熟,組件產能不斷更新升級,擁有的合肥生產基地處于行業內技術領先地位。2021年9月,協鑫集成已順利完成合肥生產基地6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一期的1號廠房新產線的建設,[19]補齊了公司大尺寸組件產能的短板,進一步擴大公司高功率大尺寸組件產品的全球供給能力。同時,協鑫集團在HJT、鈣鈦礦疊層電池等新技術研發方面的不斷突破,也有望提升其差異化競爭力。而隨著國內外對光伏的需求日益增加,協鑫集成也逐步突破EPC的業務開發工作。[20]
八、常德城投收購浙江眾成(20.38億元)
2021年10月18日,常德城發以協議轉讓的方式,作價20.38億元收購浙江眾成(002522)25%的股份,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常德城發將成為浙江眾成的控股股東,常德市國資委將成為浙江眾成的實際控制人。
浙江眾成處于塑料包裝薄膜制造業及合成橡膠制造業,兩者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浙江眾成的核心技術需要多年的技術沉淀和行業深耕才能形成。作為工業信息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浙江眾成擁有成熟的研發技術、完善的工藝體系和豐富的人才儲備。[21]常德城發通過本次收購將逐步實現戰略發展和產業升級,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優勢,促使兩者優勢資源協同發展。
九、金發科技收購寶來新材料(18.8億元)
2021年7月26日,金發科技(600143)發布公告,認繳遼寧寶來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4.1億元,并增資人民幣4.7億元。寶來集團原認繳出資額29.1億元,已實繳15億元,同意將未實繳的14.1億元部分轉讓給金發科技。[22]認繳并增資后,金發科技將持有寶來新材料51.09%的股份。
金發科技對外宣稱,持有寶來新材料51%的股權,與公司“強化中間,拓展兩頭,技術引領,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和全體股東利益相符,[23]將助力公司進入ABS等上游的原材料行業,提升盈利能力,不斷鞏固公司在化工原材料及改性塑料領域的行業地位,同時獲得提高企業全產業鏈技術創新水平的機會。[24]
十、三峽能源戰略投資億利潔能(18.1億元)
2021年12月6日,億利潔能(600277)對外發布公告稱,三峽鄂爾多斯公司對億利潔能進行戰略投資,將持有億利潔能11.1722%的流通股。[25]三峽鄂爾多斯公司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600905)聯手三峽資本共同設立。投資完成后,三峽鄂爾多斯將成為億利潔能第二大股東。[26]
三峽能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也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最大的新能源開發運營主體。億利潔能是億利集團實施清潔能源、光伏治沙的主體,是國內光伏治沙企業的先河,[25]公司未來將更加專注于“光伏治沙+生態治沙”系統解決方案,不斷加強光伏電站開發、光伏資產管理、光伏電力消納、光熱開發固沙和生態治沙等核心競爭優勢。此次戰略投資表明雙方將通過實際行動加深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不斷加強光伏治沙方面的戰略合作,打造“央企+民企”的“新能源+治沙”合作的新標桿,為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增添助力。[25]